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加快构建“六大产业集群”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浪潮中,职工创新工作室正成为激活发展动能的关键支点。呼和浩特市总工会深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,以刘振峰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典型,通过搭建平台、厚植沃土、赋能成长财惠赚,推动电力领域技术革新与人才培育深度融合,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。
2020年10月,在呼和浩特市总工会推动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的工作部署下,刘振峰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内蒙古和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。这支由16名电气、热工等专业精英组成的团队,以刘振峰为领衔人,在企业党委与工会的协同支持下,通过政策引导、资源倾斜,推动工作室建立健全创新机制,迅速成长为电力技术革新的“先锋连”。
“解决现场实际问题,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”是工作室的初心,更是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引导创新工作室服务产业发展的核心导向。团队锚定电力生产中的“卡脖子”难题财惠赚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创新答卷。
刘振峰职工创新工作室研发的《基于二总线的发电机碳刷电流与温度在线监测系统》,斩获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一等奖等多项殊荣,获5项专利(含1项发明专利受理),相关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,成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的标杆成果;《斗轮机启动预警装置》以华能集团电气组平均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推广转化会审,即将从“实验室”走向“生产线”。这些成果不仅筑牢了电力生产的安全防线,更以技术突破为呼和浩特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注入“硬核”支撑。
“让创新精神代代传,让技能水平节节高”是呼和浩特市总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目标,刘振峰职工创新工作室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者。2022年至2024年,刘振峰累计与26名青年职工签订“导师带徒”合同,通过每月考核、现场实训、线上微课等多元方式,将技术经验倾囊相授。
工作室制作的培训课件登陆华能e学平台,成为行业共享的“技能教材”;成员郭聪、郭钢等先后成长为北方公司及企业的技术、技能带头人,形成“骨干带新人、新人成骨干”的良性循环。这种“传帮带”模式,既提升了产业工人的技能素养,更让创新基因融入职工血脉,为产业升级储备了坚实的人才梯队。
从技术攻关到人才培育,从成果转化到产业赋能,刘振峰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长轨迹,正是呼和浩特市总工会以职工创新为笔,书写产业高质量发展篇章的生动注脚。未来,随着更多这样的工作室扎根成长财惠赚,必将为“强首府”战略和“六大产业集群”建设点燃更旺的创新之火,让工匠之花在塞外青城绚丽绽放。(呼和浩特市总工会供稿)
倍顺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